“大使讲坛”第六讲:资深外交家谈国际组织与中国外交的人权博弈
发布日期:2025-09-2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其对中国外交事务的理解,并培养参与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广州华商学院国际学院自2025年3月起承办“大使讲坛”系列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场。值2025级新生入学之际,第六场讲座于9月18日顺利举行,特邀长期任职于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资深外交官刘昕生大使担任主讲。本场讲座由国际学院院长回雁雁主持,学生工作负责人吴锦涛、辅导员廖远玲、国际学院全体新生,以及健康医学院、会计学院、文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328名学生共同参加。

刘大使首先系统梳理了国际组织从起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他指出,国际组织的雏形可追溯至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其初衷在于制止战争、维持和平。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当代成熟的国际组织体系。联合国作为二战结束后建立的核心国际组织,其宗旨涵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性问题的多边合作,以及促进对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
在阐述“联合国的具体作用”时,刘大使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在维护和平方面,联合国汲取国际联盟的教训,采取“关口前移”策略,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其决议具有强制约束力,并逐步发展出专业维和机制以应对地区冲突;在推动发展方面,联合国通过下属机构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但受功利主义等因素影响成效有限,而中国在此领域贡献显著;在人权领域,联合国不仅设立专门机构,也推动多项人权公约的制定与落实,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并有力回应西方不实指责。谈及联合国未来时,刘大使指出,当前联合国面临多极化、逆全球化等挑战,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讲座最后部分,刘昕生大使结合其担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专家的丰富经验,通过详实的素材与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中西方在人权领域的博弈过程与取得的成果。他的讲述逻辑严密、深入浅出,为师生生动展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国际舆论斗争图景。
互动环节中,学生踊跃提问,问题涵盖“大国立场差异”“联合国对加沙局势的处理”等国际热点。刘大使从国家利益、国际规则、地区局势及历史渊源等多维度展开回应,既有专业高度,又贴近学生认知,助力大家深入理解国际事务背后的运行逻辑。

回雁雁院长在总结中表示,刘昕生大使的讲座使师生深刻感受到外交实践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她指出,中国今日的外交成就,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若想成长为像刘大使那样的外交人才,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青年学子应尽早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发展方向,在校期间积极投身实践,如参与中国模拟联合国协会活动、加入青年全球治理类社团,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努力成长为具备全球治理素养的新时代杰出人才。

编辑|欧承泽
初审|蔡柔倩
复审|吴锦涛
终审|回雁雁
2025年9月21日